英國首相卡麥隆:想重振國力先搞好教育

 

六月十七日,八大工業國組織(G8, 中國大陸稱作八國集團,台灣、港澳稱作八大工業國組織)峰會

在英國北愛爾蘭的高爾夫球度假勝地艾恩湖畔開幕。

這個曾經被稱為「富國俱樂部」、長期左右全球政經議題的領袖會議,

二十國集團(G20)崛起後,影響力早已大不如前。

儘管如此,這場大拜拜還是引來各國媒體採訪、各路人馬示威抗議。

今年,最出鋒頭的,就是東道主英國首相卡麥隆。

為了主辦六月的峰會,他從年初就開始到處宣傳,還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,

將所謂的「三T」——稅(tax)、貿易(trade)和透明化(transparency)——列為此次峰會首要議題。

他特別強調,企業逃漏稅,已經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的一大惡疾,「如果稅沒收到,受害的就是窮人。」

二○一○年,卡麥隆帶領保守黨,終結了工黨十三年執政。

才剛風光上台,就碰到歐債風暴,財政緊縮下,英國經濟兩度衰退。

幸好,今年第一季景氣擴張,總算躲過了第三度衰退。

但是,卡麥隆的執政壓力也愈來愈大。

G8前夕,他在倫敦的一場演說中,提出了讓英國走出困境,重新躍升的「贏的策略」。

還有一週,G8峰會就要登場。

隨著全球目光聚焦英國,今天我要跟各位分享,

面對未來競爭,英國如何尋找贏的策略。

這是個快速變動的世界:

印尼的汽車數量,十年內翻了四倍;

中國在二十年內,打造出高樓林立的上海天際線。

幾年前甚至傳出,有人只用六天就蓋出一座十五層樓的賓館。

我希望他們可以在第七天歇工,休息一下(註:聖經典故),但不太可能吧。

另方面,科技也出現了劃時代的巨變。

有人形容得好,

「十年前,臉書根本還沒誕生;推特是一種鳥叫聲;雲端在天上;

4G指的是停車位,而Skype是個不小心拼錯的字。」

 

世界變得太快,國家的競爭,也因為加入了許多野心勃勃的新對手,

顯得空前激烈,成為一場不斷加速的全球性競賽。

 

首相的任務不是粉飾太平

我知道,很多人都很焦慮,擔心英國要如何競爭?

下一代如何因應?

當他們長大時,能不能找到好機會、好工作?

全球化帶來了許多改變,但卻改不了最根本的事實:

國家的未來命運,最終依舊要靠他們的領導人和國民來決定。

身為首相,我的任務不是粉飾太平,而是務實面對這些挑戰,提出讓英國成功的行動計劃。

我的政府最重要的使命,是帶領英國走出困境,讓人民找到最好的成功機會。

我們的一切努力,目標都是要為下一代,打造一個更強大、更繁榮、更有機會的英國。

但在此刻,我們必須做出正確的決定。

讓我告訴大家,有哪些做法,是絕對不會成功的。

第一種,是自閉於全球化競爭的潮流之外。

例如,有些人主張,盡量擴大政府角色、增加政府開支。

還有人說,我們不需要翻天覆地的改革。

這些人的心態,就是不想面對「英國快要被其他更有競爭力的國家追趕上」的現實。

第二種做法,剛好相反:一味擁抱全球化,結果是犧牲了國家(和多數民眾)的利益。

所以,我的政府主張,英國不能自閉,要積極與全世界競爭,但在迎接全球化的同時,也要勇於追求我們的國家利益。

這是一場攸關英國未來的競賽。

成功的第一步,就是讓英國大幅提高競爭力。

我們找出了英國與其他國家相比,最弱的三大領域:

一,債務沉重、發展失衡的經濟;

二,過於浮濫的社會福利制度;

三,落後的教育制度。

徹底改革這些問題,成為政府三大最優先的任務。

 

首先是經濟

三年前,聯合政府就任時,英國的財政赤字佔GDP比重,超過了11%。

製造業凋零,企業也被各種賦稅和法規壓得喘不過氣。

因此,我們立刻採取行動,重新調整經濟結構。

過去太偏重金融服務和舉債消費,現在要轉向創新。

因為,英國沒有天然資源優勢,也不能走低成本製造的路線,一定要發展創意經濟、高價值出口經濟。

我們推出了一項鼓勵企業創新的大型計劃,從稅率、法規、投資、基礎建設等方面下手,改善商業環境。

經過三年來耐心和苦心的調整,我們看到了進步的成績:

英國正努力從衰退中復甦;赤字減少三分之一;

企業界增加了一二○多萬個工作;

去年,英國重新成為汽車淨出口國。

然而,我們沒有一絲一毫的自滿,因為還有許多更高的目標。

例如,未來三年,我們要讓英國躋身全球前五大最適宜經商的國家。

 

社會福利制度的改革,是第二個優先任務。

多年來,英國的社福負擔非常沉重,這種制度,根本是發錢給人民,叫他們不必去工作。

德國總理梅克爾就說過,歐洲多數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,與現代世界完全脫了節。

歐洲人口只佔全世界7%,經濟產出佔全球GDP25%,但社福支出卻佔了全球50%。

這種鼓勵人們不工作的制度,看在許多新興國家眼裡,他們一定認為愚蠢之至。

所以,兩年前,我們開始推動英國六十年來,最大的社福政策改革:訂定福利金的上限;

重新設計福利金制度,引導適合工作的民眾重回職場。

至今,申請失業津貼的總人數,減少了二十九萬人;

還有將近五十萬原本領取傷殘福利的人,現在都開始找工作。

 

第三個優先任務,是教育改革

這些年來,世界各國在教育上的競賽,再激烈不過。

例如在芬蘭,中小學的師資,必須來自於成績最好的前10%大學畢業生。

在新加坡和香港,小學生很早就開始學習分數與代數。

反觀英國,我們的教育制度愈來愈不在意各種政策是否失敗。

而且標準降低,考試變得愈來愈容易,學生的成績愈來愈高。

但學習的成效,卻受到不少質疑。

更糟的是,當技能的重要性愈來愈高,當雇主可以在全世界招募人才時,

如果不讓我們的年輕人學會必要的能力,就是辜負了他們。

不僅這樣,我們的經濟也將因此走入衰退。

所以,我必須再三強調,教育太重要了。

重振英國競爭力的關鍵,就在於能不能把教育搞好。

這就是為什麼,即便面對強大的反彈阻力,我們仍堅持推動教改,

要改變孩子們學習的內容,以及考試的方式。

最新公布的全國教學大綱,是我們花了兩年時間,鎖定香港、新加坡、美國等地,

研究全世界最好的學校都教些什麼課程,然後吸取他們的優點,放入我們的教學大綱中。

我們認為,

數學課,應該加強算術與代數;

科學課,應該加強細節的講解;

英文課,要加強拼字;

電腦課,要加強程式撰寫。

至於考試的方式,將來會把及格的標準大幅提高,講求嚴謹。

讓學生拿到的那紙證書,重新獲得外界的尊重。

 

大力推廣新的學徒制

當中學生畢業時,他們對自己應該有所期許。

我希望,未來能建立一種新的常態:畢業生不是去念大學,就是去當學徒。

德國早就這麼做了(他們的青年失業率也是歐洲最低),我已經下定決心,要讓英國跟進。

我們正在大力推廣新的高級「學徒制」,當學徒的同時,還能讀書拿學位。

包括勞斯萊斯、PwC在內的一些企業,都參與了這種學徒制的課程設計。

追求更繁榮的經濟、更合理的社會福利,以及世界級的教育制度,

這些就是提升英國競爭力,內政上最迫切的三大目標。

arrow
arrow

    iloverea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